淮南煤矿1897年建矿,已有120多年开采历史,解放后曾是全国五大煤矿之一,素有“华东煤都”“动力之乡”之称。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的淮南矿务局,1998年改制为淮南矿业集团,2018年成立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作为淮南矿业的控股股东。
近年来,企业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单一煤炭产业发展为煤炭、煤电、清洁能源等多业并举,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华东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煤炭企业50强之一,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安徽省煤炭产能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最大的企业。
煤炭产业。在淮南矿区和鄂尔多斯高标准建成两个煤炭基地,现有12对矿井,产能近9000万吨/年,井工深部开采平均单井规模国内最大。原煤产量居全国前十。保供电煤年均5000万吨左右。年供应煤炭占长三角消费总量9%左右。绿色矿山创建率超90%。现有3个国家级和2个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获批建设安徽省能源领域和省属企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煤电产业。行业首创“大比例交叉持股”煤电联营模式,被誉为煤矿办电“淮南模式”,获得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并推向全国。促成“皖电东送”国家能源战略,参均股“皖电东送”机组规模占全部东送机组的80%以上。主导建设安徽省内1/3的支撑性电源项目。潘集电厂一期(2×66万千瓦)全面投产。潘集电厂二期(2×66万千瓦)、谢桥电厂(2×66万千瓦)开工建设。充分发挥“煤窝里办电”的比较优势,与央企深化合作,联合重组洛河电厂一、二、三期,洛河四期(2×100万千瓦)取得核准。集团现有电力装机规模4858万千瓦,煤电装机规模占全国的3.8%。60万千瓦以上大容量清洁高效机组占比近九成。
清洁能源。构建光伏、风电、储能、天然气、煤层气(瓦斯)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打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水面光伏+水面水稻种植一体化示范项目,全国首次成功试种采煤沉陷区浮床水稻,统筹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刊登报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和“气化长江”战略,建设我国首座长江内河芜湖LNG接收站,实现中国内河首船加注,加注量居长江沿岸之首。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联运1.4万方LNG加注运输船试运,国产化率85%以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参股建设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项目,单罐容量全球最大、总规模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全面建成,配套苏皖管线投运、实现“海气入皖”。建成投运安徽省首个天然气调峰电厂滁州项目,实现安徽天然气发电“零”的突破。芜湖天然气调峰电厂获得核准。建设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协同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与井下瓦斯治理,施工33口地面井,产气量突破1300万方/年,单井日产气量最高超9400方。颁布实施淮南矿区煤层气钻井、排采2项企业技术标准,在复杂地质构造松软低透气性煤层中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瓦斯治理从井下为主转为井上下并重,逐步过渡到以地面为主、井下为辅的重大转型突破,为瓦斯治理技术迭代升级和深部资源安全开采打下坚实基础。明光风电、八公山储能项目稳步推进。参股休宁里庄抽水蓄能项目(4×30万千瓦)获得核准。
面向未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保障长三角区域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供给为己任,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加快建设“绿色、清洁、和谐、美丽、安全、高效、智慧、低碳”新时代现代新型能源集团。